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非常丰富。补服是一种饰有官位品级标识的官服,或称“补袍”。清朝官服中表示官位品级差异的标志,就是文官绣有飞禽、武官绣有走兽纹饰的“补子”。
清代的官府以保持满族的习俗为主,但也沿袭了某些明代的制度,而继续使用补子来区分品级,就是其中的一个显著例子。清代文武官员的补子纹样,大体上与明代相同,但面积却相对较小。由于当时的补子是缝缀于对襟的外褂(又称补褂)之上,所以胸前的补子在中间分为两半,穿着时才合成完整的图案,后背的补子是整片,补子多用彩色,底色较深,四周均有花色。
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复制了一批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和保存价值的刺绣珍品,其中就有一套于2007年复制的清代《文武官补》,同时,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的展品中也有一幅文官一品仙鹤补的原件。
文官补子: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鹊。
武官补子: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子、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犀牛、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这套补子以盘金针法为主,补子上的图案,无论飞禽还是走兽,并不仅仅是因为其外貌好看或者威武,每个品阶所对应的飞禽走兽,均来源于各史册,都经过了逐一推敲。图案内部填充以打籽针法为主,打籽针法与盘金针法这两种针法通常一起运用,特别适用于表现装饰性强的纹样,能够形成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坚固耐用,象征高贵。飞禽的羽毛部分采用施针针法,用稀针分层逐步加密、加色,使翅膀丝理转折自然,羽毛浓密,整块补子飞禽或走兽在中间,四周配有祥云、“八吉祥”纹饰,如文官三品孔雀补中,孔雀的身体采用刻鳞针来表现,祥云用打籽针法,吉祥图案用盘金针法,珠联壁合、相得益彰,整套文武官补用色明快,动物形象活泼可爱,细致而又生动。
古代补子,特别是明清两朝的补子内涵丰富,留存的不多。这些反映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的补子虽然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们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科技内涵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