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宋锦经历了世代的变迁,如今成为中国“锦绣之冠”,因其主要产地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苏州历来是锦绣之乡、绫罗之地。宋锦是苏州人的骄傲,是苏州文化里的瑰宝。苏州宋锦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西壮族壮锦,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锦。
图片引自网络
苏州宋锦的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时,当时地处江南的吴国贵族已经在生活中大量使用织锦,生产织造锦衣。东晋时期,素有“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锦”之称。晋末,因五胡乱华导致汉人衣冠南渡。南朝宋郡守山谦之从蜀地引用织锦工匠在丹阳建立官府织锦作坊斗场锦署,使蜀锦技艺传到江南。五代时吴越王钱鏐在杭州设立手工业作坊,网罗了技艺高超的织锦工300余人。一直到十国时,宋锦的发展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隋唐时期,锦随着丝织品的发展而更加地繁荣,并且在结构和工艺制作上有了一个跳跃性突破。
图片引自FDC面料图书馆
宋锦到了宋代已发展得相当兴盛。两宋时在苏州、杭州、江宁等地设织造署或织造务。北宋初年,都城汴京开设了“绫锦院”,另在成都设“转运司锦院”,织锦技艺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南宋时期,朝廷南渡迁都造成大量的物品丢失,于是又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专门生产一种花色品种与蜀锦类似但又比它更为精密细致,平服挺括的织锦,用于当时的宫廷服饰以及书画的装裱,它就是苏州宋锦,当时品种共有四十多种。
图片引自网络
明清时期,苏州宋锦业蓬勃发展。随着朝廷对织锦需求量的增加,官府不得不在官府织造之外,另雇用民间机户包揽领织,才能完成织造任务。当时宫廷织造和民间丝织品产销量达到全盛时期,各地商贾汇集,盛极一时,有“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的说法。从明清开始织出的宋锦就被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了。
苏州织造府,图片引自中国古建
清咸丰年间,苏州宋锦业受太平天国战争的影响,生产受到重创。至同治、光绪年间苏州织造局复业。20世纪初,因为多年的战乱、西方现代化工业的冲击以及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等影响,传统宋锦一度衰落,宋锦业逐步萎缩,宋锦的制作技艺几乎失传。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宋锦业已奄奄一息,濒临绝迹,仅剩织机十二台,不少织锦工人都只好改行度日。
宋锦织机
新中国成立以后,宋锦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会,人民政府把织锦工人组织起来,成立宋锦生产合作社,开始恢复宋锦的发展。但六十年代后期开始以生产现代丝织品为主,传统的宋锦生产逐步衰落,随着一些丝绸企业的停产倒闭,专业人才和技术资料散失,传统宋锦面临人亡技绝之危。
苏州丝绸博物馆
2000年以后,随着政府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苏州宋锦的保护与传承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04年,国家文化部、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文广局等各级单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申报、评审和列项。中国织锦工艺大师钱小萍亲自调研并撰写了宋锦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材料,几经努力,2006年,“宋锦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宋锦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在苏州复兴和新生,一直到现在。
苏州丝绸博物馆
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伴随着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工艺产品,闪烁、继承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光辉。我们应继承、发扬这前人给予的最丰厚的馈赠。